35000T战列舰篇

一、海军假日早期

进入海军假日后,舰政本部开始了代舰设计。这个时期很多设计都搭载了现有的三联装炮塔。这时的舰炮依然是八八舰队时期的设计,主要是45倍和50倍两种炮身。炮身数据在八八舰队篇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45倍三年式41cm炮II型(量产型),战前船舶研究会资料
1918年7月23日,技术本部第一部绘制的50倍41cm炮图纸

在海军假日的早期,基本是采用的八八舰队时期的炮塔设计。其中双联装和三联装41cm炮塔全部采用独立俯仰、0~25°任意角装填以及俯仰范围-5°~+40°的设计,部分四联装炮塔为两炮共鞍设计。另外身管长分为45倍和50倍两种,联装数相同、身管长不同的两种炮塔直径差距往往是1英尺。

炮塔要目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表格中的炮塔装甲相比老设计有不少提升,具体有两个方案。相较于加贺级的具体变更如下(单位:mm,方案①/②):

正面:305→406/457

侧面前部:230→305/356

侧面后部:190→229/254

顶部:127~152→203/254

底部:102→102/102

所有型号的炮塔都有这两个防御方案。

*由于新设计的图纸缺失,但考虑到尺寸和旧设计一致,所以下文中用旧设计的图纸/线图代替。

1.双联装

45倍双联装炮塔的炮座内径为10.21米,辊轮盘直径9米,与八八舰队时期的炮塔尺寸一致。旋回部重量方面,①案为942.3吨,②案为988.2吨。其他部分重量没有进行整理,可以自行参考上表(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日语中的瓲/t指的是公吨,而噸/T指的是英吨)。

50倍双联装炮塔的炮座内径为10.52米,辊轮盘直径9.3米。旋回部重量方面,①案为999.2吨,②案为1046.5吨。实际上双联装50倍41cm炮早在加贺改型时期就有尝试过,但结果是航速会降低不少,最终没有采用。

2.三联装

45倍三联装炮塔的炮座内径为11.28米,辊轮盘直径10.06米。旋回部重量方面,①案为1256.6吨,②案为1303.8吨。

1918年2月12日,技术本部第一部绘制的45倍三联装炮塔图

50倍三联装炮塔的炮座内径为11.58米,辊轮盘直径9.45米。旋回部重量方面,①案为1335吨,②案为1383.2吨。

1917年10月6日,技术本部绘制的50倍三联装41cm炮塔图

3.四联装

与三联装炮塔不同的是,四联装炮塔考虑了各种配置方式。四联装炮塔具体分为三种配置方式。第一种是田字布局,上下两炮共鞍;第二种是延续自八八舰队的同侧两炮共鞍;第三种是每门炮独立俯仰。

以下按配置方式进行介绍:

一、田字布局

45倍炮塔的炮座内径为11.38米,辊轮盘直径10.13米。旋回部重量方面,①案为1646吨,②案为1703.7吨。

50倍炮塔的炮座内径为11.69米,辊轮盘直径10.44米。旋回部重量方面,①案为1752.9吨,②案为1811.8吨。

二、同侧2炮共鞍

45倍炮塔的炮座内径为12.19米,辊轮盘直径10.97米。旋回部重量方面,①案为1657吨,②案为1734.1吨。

八八舰队时期的45倍四联装炮塔,采用同侧2炮共鞍的设计

50倍炮塔的炮座内径为12.5米,辊轮盘直径11.28米。旋回部重量方面,①案为1758.9吨,②案为1838.1吨。

三、独立俯仰

45倍炮塔的炮座内径为13.41米,辊轮盘直径12.19米。旋回部重量方面,①案为1801.4吨,②案为1888.6吨。

50倍炮塔的炮座内径为13.72米,辊轮盘直径12.5米。旋回部重量方面,①案为1903.4吨,②案为1993.1吨

这些炮塔主要用于海军假日早期设计,比如最初的条约战列舰:将来主力舰(金田案)就采用了3座50倍三联装41cm炮,扶桑也有2座双联装和2座三联装混装的改造案。

二、金刚代舰

众所周知,金刚代舰实际采用的是52.5倍的新式火炮。

52.5倍41cm炮

全长:22.077m

弹程:18.737m

药室容积:560L

膅腔断面积:1698cm²

炮身重量:123.629t

膛线数:84

缠度:28

深度:4.1mm

初速:867m/s

构造:钢线式5层

炮弹

弹重:1000kg(八八式)

常装药:287kg

药囊数:6

炮塔

俯仰角度:-5°~+40°

最大射程:42500m

装填时间:22s

装填方式:5°~15°任意角度装填

炮座直径:12.344n

旋回部直径:10.97m

重量:2256t

五十二.五口径・五十口径 四十糎 三連二連砲塔 船体関係要領図(1927.12.20)
五十二.五口径 四十糎 三連装 俯五・仰十五度間任意角装填式塔 砲塔計画図(1928.5.10)

相较于长门的45倍炮,52.5倍炮的药室容积从467/480L增加到了560L,装药从新造219/大改224kg增加到287kg,初速则从790m/s增加到867m/s(八八式穿甲弹)。

由于拥有高初速,这款52.5倍新式41cm炮的垂直穿深相当优秀。通过粗略计算可以认为使用九一式穿甲弹时的垂直穿深足以和大和媲美,但平直的弹道会导致水平穿深相当孱弱。

而炮塔的装甲相比1927年时整理的炮塔要目表中的45/50倍炮塔更加厚重。参考以下对比(单位:mm,对照前述两案):

正面:508(406/457)

侧面前部:305(305/356)

侧面后部:254(203/254)

顶部:229(203/254)

后部:229(?)

底部:102(102)

最终炮塔重量达到了2256t,一度让整理平贺让资料的牧野茂怀疑这是大和的45倍三联装46cm炮塔。

根据海军炮术史的记录,52.5倍三联装炮塔于1927年开始试制。之后由于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代舰建造继续延期,三联装炮塔的试制被迫中止。中止时炮身的进度为44%,而炮塔相关构造的进度为14%。

后来的A140J系列同样采用了41cm炮。根据《Warship Volume VII》的记录,J系列同样采用的是52.5倍的长身管炮,免疫区设计也和金刚代舰有一些相似之处。

在A140计划时期,52.5倍炮塔的重量也发生了变化。52.5倍41cm炮的炮身重量是145吨(后改为141吨),比金刚代舰时期的123.629吨更重。双联装炮塔的重量为1360吨,三联装炮塔则是1911吨,比此前金刚代舰时期的2256吨轻。设计的重量比舰政本部原本预期的更大,可以通过缩小火炮间距来减轻重量,但不能小于6.07倍口径。

由于缩小口径的做法被认为并不可取,所以A140后续设计重新改用46cm炮,这款52.5倍的长身管炮的计划便被彻底放弃了。

小型战列舰篇

进入海军假日后,舰政本部整理了各型火炮的炮塔炮架要目。虽然日本没有完成任何小型战列舰的建造,但海军假日时期的设计案并不占少数。相应的,介于战列舰的41cm和重巡洋舰的20cm中间的各种火炮也有相应的发展。

最早的50倍36cm炮实物改造自日本制钢所生产的编号为室43号的45倍四一式炮,修改内容主要是更换内筒并加深膛线。这款炮的具体改造数量不明确,目前已知的仅有这门室43号炮。

50倍四一式36cm炮

口径: 35.6cm

倍径: 50

弹程: 15.547m

药室容积: 330L

膅腔断面积: 1015cm²

膛线缠度: 1/28

膛线深: 3.55mm

膛线数: 72

这门炮的制造目的不明,但考虑到大正时期曾有改造四一式炮塔的计划,所以有可能是为新战列舰(长门早期设计)准备的。

而在海军假日早期的1927年作成的要目表如下:

炮塔要目表

这门炮的炮身重量为90吨,而历史群像上记载的50倍炮也是90吨,将两份资料整合之后如下:

50倍36cm炮(未知型号)

口径: 35.6cm

倍径: 50

全长:18.24m

炮身重量:90t

初速:850m/s

由于信息缺失严重,这款炮的型号并不明确。从时间上考虑,如果在这之间没有直接开发新式50倍炮,而是选择改造的话,那这款炮就是上面说到的四一式炮。而且从850m/s的初速来看,这也是大正后期的风格(50倍41/46cm炮最终的初速都是850m/s)。

50倍36cm炮也有双联、三联和四联装的炮塔设计。三种炮塔的炮管均能独立俯仰,双联装最大仰角20°,其他两者的最大仰角为40°,都采用任意角装填的设计。三者的炮座内径以及辊轮盘直径尺寸分别是双联装9.45m、8.23m,三联装10.67m、9.45m,四联装12.19m、10.97m。36cm炮塔的装甲配置均为正面14吋/356mm、侧面10吋/254mm,区别在于双联装的炮塔顶部为6吋/152mm(与现有36cm炮搭载舰相同),而三联装和四联装炮塔顶部强化到7吋/178mm。旋回部重量方面,双联装为700吨,三联装为970吨,四联装为1200吨。

对于50倍30cm炮,同样有双联到四联的三种设计。30cm炮的情况和上面介绍的36cm炮类似,双联装是25°最大仰角,其他两者是40°。三者的炮座内径以及辊轮盘直径尺寸分别是双联装8.53m、7.32m,三联装9.75m、8.69m,四联装11.28m、10.06m。与36cm炮塔不同的是,30cm炮塔的装甲配置更加接近。三种设计均为正面12吋/305mm、侧面11吋/279mm,炮塔顶部为6吋/152mm。唯一的不同是双联装炮塔后部为11吋/279mm,其他两款是10吋/254mm,这里考虑到了炮塔配重的问题。旋回部重量方面,双联装为570吨,三联装为790吨,四联装为970吨。

对比数据可以发现,这里的双联装50倍30cm炮的尺寸和河内级采用的50倍炮塔一致:

再往后的伦敦海军条约签署之后的1933年,吴海军工厂再次完成了2门新式50倍36cm炮。

50倍三年式36cm炮

口径: 35.6cm

倍径: 50

弹程: 15.547m

药室容积: 330L

膅腔断面积: 1015cm²

膛线缠度:1/ 28

膛线深: 3.05mm

膛线数: 84

最大膛压:31.32kg/mm²

初速:808.5m/s

装药量:156kg/80VC(药囊数4)

炮身寿命:315发

这两门炮炮身设计依然是维克斯式,但采用了新式的三年式尾栓。虽然没有具体资料证明其目的,但考虑到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交涉阶段就在试制完成后的第二年(1934年),基本可以推测这款炮是为计划可能建造的小型战列舰准备。当时日本海军希望交涉后能够继续建造金刚的代替舰,哪怕是小型战列舰。即使是小型战列舰,也能拥有压倒各种老式战列舰甚至对抗条约战列舰的能力。

代舰案一览表,注意左侧30/36cm主炮的小型战列舰

怀着建造这类战列舰的期望,吴海军工厂在完成试制后随即进行了试射。当然最后的结果依然是日方没有争取到自己希望的条件,随后退出了条约。

​由于后来的大多数舰船都没有搭载这种火炮的需求,而最有可能使用的超甲巡也因为尺寸的原因将主炮口径缩小到31cm,所以这两门长身管36cm炮再无用武之地,也很少有介绍这款炮的资料。

此作者没有提供个人介绍
最后更新于 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