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刘公岛,风雨大作,一个男孩手里抱着一盒船舶玩具,紧跟着爸爸妈妈挤上封港前的最后一班渡轮,一颗海军梦的种子就此种下了。
同年,那个小男孩认识了俾斯麦,认识了大和,知道了丹麦海峡,知道了莱特湾。他在纸上涂涂画画,又创造了一个金发红瞳的小女孩,只不过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个小女孩叫什么,她和那些大舰巨炮又会有着怎样的联系。
造舰之路的开启
2015年,一个叫奥托·艾尔希的金发少女诞生了。次年,她成为了一个架空国度,苏威德尼亚王国的元首之妹,兼其邻国神圣斯拉夫帝国的女王。奥托手下有一艘巨型战舰,以国名命名为——苏威德尼亚号。这是奥托第一次自主设计战舰,虽然在设计阶段完全未考虑过合理性,但这为她自立舰队铺下了第一块台阶。
苏威德尼亚号基本数据:
长约300米
宽约45米
武装:四联装460mm七座,三联装150mm12座,三联装50mm高射炮22座,6架水上飞机

无知的小奥托在臆想舰队的道路上走了许久,其设计的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火炮密密麻麻布满了甲板,用当今造船游戏界常用的词来形容,即“熊船”。由于其美观性极低,也自然不存在合理性,在此仅放一张图作为参考

奥托自然是意识到了这种无脑堆炮的设计不应成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于是乎……
奥托·艾尔希号,参上!
2016年6月,随着一阵大刀阔斧的重新设计,新一代苏威德尼亚级战列舰横空出世。相较以往的设计,这艘战舰明显合理了很多。主炮使用了五座双联装380mm炮,较俾斯麦号多了一座,然而该主炮提弹机在甲板以上的高度就已经超过了干舷高度,给人以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又仿佛是一发炮弹就能把这艘战舰送上天。故没过多久,奥托就对这艘战舰进行了亿点点的优化。

苏威德尼亚级一号方案
改进后的方案去掉了原先三层背负且三号炮塔对准舰桥的诡异设计,改为与怀俄明号战列舰接近的双重双背负式布局,六座双联装380mm炮,前二后四,长度也增加到350米。

苏威德尼亚级二号方案

仅仅存在了没多久的苏威德尼亚级三号方案
继二号方案之后,该级舰又经过一次修改,将三号炮塔移至前方,但很快就改用了另一种全新且合理的设计方案,即采用四座三联装380mm炮方案。不久,该舰改名为“艾尔希”号,第一艘以奥托命名的战列舰正式诞生,此后所有有关奥托·艾尔希号战列舰的设计均是以该方案为蓝本。

“艾尔希”号战列舰最终设计案,“奥托·艾尔希”级战列舰初案
女儿,茕海,与魂之舰队
2017年,奥托,以及另外六个原创角色组成了最早的“魂之舰队”,其各自所属的国家也有了各自的名字:普洛萨王国(德),真炀帝国(清&民),英瑞尔王国(英),苏卡共和国联盟(苏)。之后的一两年,魂之舰队的人数迅猛增加,原创国家数量也上升到14个(有两个国家至今未安排任何角色)。除奥托及其姊妹舰娜尔外,其他角色仅有舰娘形象,甚至仅有想法而没有呈现在画纸上。对于诸多未安排舰设的舰娘,与那些连角色形象都没有的设定,我对一个能虚空造舰的软件的需求愈发强烈。
2019年,我与工艺战舰再度相识(早在几年前曾注册过,因设备原因没有玩),此时已是《工艺战舰·重聚》的时代,在这里,我虚空造舰的欲望得以释放。我的十女儿,南云榛,有幸成为了我的第一艘实战船。

南云榛号战列舰
在这之后,我建立了魂之舰队,这也是我首次正式使用“魂之舰队”这个名字。舰队早期的发展并不快,且很大程度上仅依靠我个人的力量往上爬,但这没有让我灰心。舰队发展到二级时,西北十五,桑尼大凸轮,点击查看该用户昵称等玩家,已经形成了舰队骨干,卡利则作为资金供应方一直默默付出维持着舰队的正常运转。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魂之舰队在《工艺战舰》中也逐渐显眼,先是与舰艇美学研究会结盟,随后与舰美研上层的,当时茕海四大舰队之一的EMTN舰队相识并结盟,学习造舰知识,分享造舰心得。舰队排名也从原先的未上榜一路追进前二十。我也认识了秋尘尘和Ever佬,与拿协和未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那时的我在建立自己的“魂之舰队”的同时,也不忘研制更新型的战舰助我和我的舰队冲刺更高的勋章与排名,奥托的次型舰——乔安娜号与法劳号战列舰就此诞生。

乔安娜号战列舰

乔安娜的姊妹舰,法劳号
两舰诞生之时是游戏内最强大的战舰之一,也一度是我,以及魂之舰队的骄傲,12门457mm巨炮以及超过1000mm的装甲让她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横行公海。这段时间里,魂之舰队也实现了建立以来的最大目标——成为十大舰队之一,哪怕是昙花一现。
好景不长,众所周知,工艺战舰一次版本更新就能摧毁一大批好船,乔安娜和法劳也未能逃脱制裁。虽然经过改装之后依旧能用,但也仅仅只能在公海苟活,数月后科技树版本的到来更让这两艘超级战舰彻底沦为了远征用的摆设。巨舰的命运也是魂之舰队的命运,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地改船,我曾经设计的战舰一批一批地沦为废铁,我曾经对女儿之间抗衡(捏他历史海战)的幻想彻底破灭。上章对于魂之舰队这样根基不稳的舰队也越来越难。魂之舰队彻底走向没落,卡利的舰队资金供应中止,桑尼大凸轮转去拿拿酱舰队,最后,骨干西北十五也重新建立起十五造船厂舰队,留住魂之舰队在工艺战舰的最后一抹存在感,而现在,这最后的存在感,也仅存在于群聊里了……
在工艺战舰的旅程短暂而跌宕,辉煌过后,已是落日余晖。在乔安娜级宣告报废之后,我已经放弃用自制的战舰上公海,造舰成了我一个人的娱乐,联机与否不再重要。这段时间,我接触的玩家更多的是历史,Y大和G大,设计的船也将实力作为次要,将美观摆在首位。我形成了自己的造舰风格,活用零件而非钢筋和进阶船体,这样即便战斗中对方关掉装饰,看到的也是一艘美观的战舰。这一时期,我设计了不少船,大多没有什么实战能力,只有一艘,是我少数细心雕琢的杰作——奥托·艾尔希,我最爱的女儿。我曾为了这艘船的设计和G大激烈争吵,而现在我转而向他和Y大取经,进行了一番让她更加饱满美观的改造。
原本简陋的烟囱换成了更加饱满的设计,烟囱帽虽然低矮但反而更有韵味,前舰桥改造成了德式饱满的设计,原本厚重的航海舰桥耳台与顶层也被轻薄的围板替代,钢筋搓成的舷窗为上层建筑增添细节的同时不影响零件构成的整体外观,进阶船体也不影响整船修型,仅仅作为甲板敷设。奥托·艾尔希号说不上是我设计的最强战舰,但绝对是我设计得最满意的战舰,正如前卫之于大英帝国,奥托·艾尔希,这艘以我,和我女儿为名的战舰,为我在工艺战舰的最后时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奥托·艾尔希号改造前后
Naval Art,以及,一个人的魂之异世界
入坑NA
2021年,2月17日,一款名为Naval Art的游戏多了一位名叫奥托哩个托托的玩家。说来讽刺,我初识Naval Art(后简称NA)还是受前任工艺战舰策划汉莎指引,在这个STEAM宝藏游戏尚在打折的1.7版本就低价购入,随即开启一条全新的造舰之路。
何时造的什么船对于直至2022年初已经囤积五百余存档的我来说显然记不住,但我至少能记得我建造的前几艘战舰。第一艘船,作为我摸索游戏模式的敲门砖,被命名为“smlsk”,也是我唯一上传工坊的作品,全舰设计简陋,船体用几块NA特色“可调节船体”拼凑,上层建筑依然套用传统的工艺战舰造舰法,用砖块堆叠,看起来滑稽又可爱。主炮正如舰名,用的是苏系130mm四联装舰炮,安装三座。这艘船并非我女儿,仅仅是试验品。

smlsk号试验舰
我的第二艘船名为K-30,是我四女儿奎克洛尔的衍生方案,搭载四座双联装150mm炮,三座533mm五联装鱼雷,该舰并没有正式列入我女儿范围。

K-30号驱逐舰
第三艘舰,我选择了施工难度较低的英系女儿海莉。只不过那时候她还是一副末代英系战列舰的模样,而不是二十年代G3,N3等系列计划舰的身形。主炮采用狮级406mm三联装炮四座,副炮为八座虎59的152mm高平两用炮。该舰是我入坑NA以来第一艘战列舰,整体建造水平还相当粗糙,上翘也坑坑洼洼,舰体后经过几次小改,改造为16门356mm炮的战列舰卡米拉号,直到2022年3月才被重制。

早期海莉号战列舰
当然,我仍旧没有忘记在工艺战舰的时光,完成海莉号的建造之后,我迅速开启了“南云榛”在NA的复刻,意图挑战最复杂的战列舰修型之一。经过一阵摸索,我姑且成功重制,工艺相比海莉有了不小的进步,不过在建造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让我在之后将近一年时间里都对大和式船体抱有畏惧心理,这艘船也迟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仅仅是增加了一些防雷带和排水管。

早期NA版南云榛
尝试了最难的舰体之后,我自认为我的造舰实力已经可圈可点,遂自信满满的开启了新的建造计划,这次我直接将目标锁定为我的宝贝大女儿,奥托。
要把工艺战舰的奥托完美复刻难度并不大,只需要对照工艺战舰的尺寸一点一点用可调节船体重现即可,真正让我感到不悦的是武器的选择,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也不愿意接触NA的mod,纯粹靠纯原版零件造船,这导致一个严肃的问题——游戏里并没有德国三联装420/406mm舰炮,唯一能采用的替代品是苏联B-37舰炮,四联装20mm炮也没有原版件,只能含泪用大英四联装40mm砰砰炮代替。就连测距仪都只能用藏王的测距仪加格栅板伪装一下。整艘船做下来游戏体验并不怎么样,唯一的心理安慰就是我成功做出了波罗的海涂装,以及奥托特色双T字对空识别标——入坑早期就掌握涂装制作的方法的玩家并不多。

早期NA版奥托·艾尔希
新的玩法,新的乐趣
建造完奥托级之后,我的造舰水平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造舰技术没有任何进步,有些舰船的建造仅仅用了两层可调节船体来制作舰体——水上一层,水下一层。这段瓶颈期占据了我在NA近半年的游戏时光,如今回首那些作品,只觉得粗制滥造,甚至觉得不配归为自己的女儿。
如果游戏只是这么进行下去,没过多久我就会厌烦。不过B站的一个工艺战舰视频吸引了我的注意,也影响了我未来的游戏发展方向。
Guam223大佬的作品Guam223大佬的视频点醒了我:我是不是也可以自己做视频来介绍我的架空世界?说干就干,我先是看了看我家正在积灰的奥托——工艺不行,要改!添加了桅杆,新的57mm炮等等之后,稍稍粉饰过的奥托如同初次上台没有自信面对镜头的少女,等待着视频的录制。同时,我着手撰写文稿,不同于Guam大佬的介绍,为了让做视频充满正当性(以免被家长数落),且让视频更有纪录片的味道,我决定用英文写稿并亲自配音。
2021年7月14日,我的首部《无敌舰队Armada》发布,介绍奥托·艾尔希号。我并没有上来就代入自己的世界观,而是在现实位面基础上假设南极德军的存在,来描述自己的架空战舰。不过由于第一次做,没有自信,也缺乏经验,配音柔弱无力且拖拉,整体效果一般。
第一期无敌舰队——奥托·艾尔希号战列舰进阶,成为NA区UP主
有了第一期视频积累经验,《无敌舰队Armada》系列开始了近一年的稳步更新,当时正好是大一大二时间正多的时候,我可以花大把的精力造新船、编故事、做视频,自己架空世界观的故事也可以引入了,之后的文案便不再以现实历史进行延伸,效率高的时候一天能搓出三艘战列舰,。以现在的标准来看的话,那时候建造的大部分船还是太粗糙了,但这些船与视频毕竟比工艺战舰时代我剪辑的那些粗糙的对战视频精致太多,且几个视频下来我也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基数,因此虽然许多视频吃不着什么流量,但播放量也还可以接受,我也在这过程中享受着创作与分享的乐趣。
转折发生在2022年。某天,我和往常一样打开B站,首页的一个视频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并瞬间拉高了我的血压——营销号一般的黑边黄字大标题,配上做工粗糙的舰体,夸张的尺寸,密密麻麻堆满的各种口径的大型舰炮,宛如一根漂在海上插满牙签的山药,和我初中那会儿设计的熊船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讽刺的是,这种在我看来简直是粗制滥造的视频播放量远比我自制立绘、打磨文案制作的新视频播放量高得多的多。后来同一个UP主制作的《航母杀手—航公》更是让人直呼辣眼睛,但流量也更是翻了一个量级,达到了百万播放之多,轻轻松松将我打至道心破碎。
在当时,虽然我一直用“不要在意流量,做自己喜欢的就好”来安慰自己。但看着这类视频大行其道,我不由得感到窝火,认为这种“劣币”不应驱逐“良币”,于是乎,我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反击——以堆满火炮、充满刺激性的封面吸引观众,配以一小段Never gonna give you up的MV(你被骗了)转折到我的视频内容本身,既抢了一部分流量,又保证了我视频本身的质量纯洁。事实也如我所料,这个视频成了我第一个播放量破万的视频。

然而短暂沉浸于喜悦之后,这种手段很快被我抛弃了,它没能给我带来满足感,反而令我失望,因正常的舰船题材竟要用辣眼封面来吸引流量而感到失望。我也尝试过许多不同的题材,试图探索兼顾质量与流量的视频路线来分享我的“魂之舰队”。但无一例外全部失败,除了一期甲方定制的舰船视频因“航空战列舰”与“苏联遗产”的标签取得了不错的流量外,其他的都只有一千出头甚至几百的播放。
接踵而至的还有学习上的压力,由于大二开始就要准备专转本的考试,以及毕业需要考的证书等等,做视频写文案的时间逐渐被压缩。同时,对无敌舰队系列我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因为再怎么说,这个系列只是参考《战舰世界》的同名系列制作的二创罢了,我觉得比起照搬战舰世界的模式介绍我这些原创战舰的游戏性能,介绍故事更能满足我的喜好。
于是乎,海军传奇系列出现了,以介绍我架空世界观中的架空战舰为主要内容,形式类似于《战舰世界》的海军传奇系列,但更独立,更自由,关联性也更低。坏处在于制作周期长,工作量大,要考虑斟酌的内容多,出镜的每一艘舰船都需要认真制作,即便她们都只是配角。
一个月后,《海军传奇:奥托·艾尔希Part1》更新,次月Part2也紧接着更新,播放量分别为八千多和六千多,比无敌舰队系列的最后几期播放量可观的多。这两期视频也成为了我作为UP主最满意的代表作。

但之后我就彻底没时间也没充足的精力继续制作这种长视频了,而且电脑的状态也每况愈下,似乎已经没法支持我的继续拍摄。后来的半年,我只剪了一些混剪,海军传奇第三集也拖到了2023年下半年才发布,此时流量已经寥寥无几,第四集也至今仍在拖更。